5月3日晚,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儿童话剧《地下河》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艺体中心音乐厅进行免费首演,不少观众前来观看。这样的一部成功话剧,其剧本完全出自于中南大师生之手。剧本原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舒辉波,剧本改编者为中文系图南创作室的十位大二女生,改编共历时34天,最终剧本两万余字,由武汉“有点聚目”剧团演出。此次首演后,《地下河》还将在武汉其它剧院巡演。
起点:文学故事启迪文学梦想
《地下河》原本是舒辉波2016年出版的新作品,讲述了小鱼可米追逐梦想的故事。小鱼可米因为美丽的家乡可可湖被人类污染而不得不离开母亲和家乡,朝着长江启程。在路途中遇见了自己的天生一对——可妮,在交谈中可米发现了关于爸爸的巨大秘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鲲鹏之志”。在与可妮携手通过阴暗污浊、困难重重的地下河后,最终到达了美丽的长江。一路走来的可米实现了成长的蜕变,为了守护故乡和亲爱的妈妈,他飞跃深潭,再走地下河,重返可可湖。这个动人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有些鱼生来就是为了创造奇迹,有些鱼生来就是小小的‘鲲鹏’,他们拥有飞翔的梦想,最终也会亲吻天空。”
中南大中文系的学生们正如故事中的可米一般,热爱文学创作的他们也拥有着“鲲鹏之志”。中文系的罗晓静、李纲、蔡俊、朱浩等老师都为大家的热情和真诚而打动,甘当伯乐。
在这样的契机下,中文系图南创作室成立了。在得知自己可以改编《地下河》并且会有专业的剧团来演出此部剧目的时候,十位学生既激动又担忧。她们都是第一次进行剧本改编,于是决定通过团队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思路梳理和具体改编。最后商定,将两万多字的《地下河》改编成三幕剧。十个同学分别担任每一幕的主创、编校、润色以及全剧的统筹等工作。这样,她们的“地下河”之旅开始了。
历程:竭尽全力打造自创剧本
剧本的改编要比大家想象的困难。她们必须协调好学习和创作的时间,在保证学习的情况下抓紧课余时间进行改编,而怎样用戏剧语言把小说情景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也是一大难点。3月27日,图南创作室的成员们经过努力,完成了《地下河》初稿,发给老师们审阅。“虽然任务艰巨,但老师的鼓励给了同学们很大的动力,大家仔细阅读、思考老师的每一句批注,把剧本一点点完善。”3月31日,成员们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终稿,深获老师好评。终稿交出后,图南创作室的每一个人都发出肺腑的感叹:“虽然辛苦,但受益良多!”
4月12日,朱浩老师发来一张精致的舞美效果图,并为图南创作室带来了好消息:“我们的《地下河》将在5月3日首演!第一站,南湖校区艺体中心。”同学们立刻激动了起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排演出来,好期待剧本的舞台效果!”
此后的十余天,《地下河》的导演、演员、老师和同学们就《地下河》舞台剧的布景、服装、道具等进行了详细的商讨。4月24日,图南工作室开始着手大量的宣传工作,有的同学负责设计海报、请柬、宣传册,有的同学负责网络推广,紧迫而忙碌,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经常工作到深夜。但是为了能让更多人知道《地下河》,让更多喜爱儿童文学的大朋友、小朋友不错过这次机会,图南创作室的老师和同学深感责任深重,再多忙碌都在所不辞。
收获:文学创作的锻炼与积累
5月3日,首演如期而至。到场的观众80%是父母和孩子的组合,孩子们专注于跌宕起伏的情节本身,父母们则跟随剧情回味童年的纯真美好。孩子们在小鱼跳舞时拍手大笑,在大黑鱼捕食时紧张尖叫,表演进入高潮时,有好几个小孩子自发跑到舞台下,趴在舞台边聚精会神地看起了表演。演员生动的肢体表演和夸张的音效,场内竟真有几个孩子被凶狠的“大黑鱼”吓得哭了起来。
取得如此的演出效果令人惊喜,却也是情理之中。从剧本的创作到改编,再到排演的宣传细节,最终的成功离不开主创人员们的坚持与辛苦。更让人激动的是,在首映礼上,“有点聚目”儿童剧团向《地下河》原创作者舒辉波支付剧目改编使用稿费5000元,舒辉波将此5000元赠给中文系图南创作室用作启动资金,支持中文系图南创作室的同学们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
中南大师生为喜爱文学的观众奉上了精彩的“文学盛宴”,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止是观众的好评,更是文学创作的锻炼与积累。以《地下河》拉开帷幕的中文系创作团队,想必会大展鲲鹏之志,在今后为师生带来更多的文学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