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欣闻黎老师喜获母校首届‘教书育人奖’,可谓实至名归,教书育人本来就是为人师表的基本职责,黎老师就是几近完美诠释教书和育人并将二者完美结合的老师。”王子立,2009级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某高校。得知老师、法学院黎江虹教授当选首届“教书育人奖”,他发自肺腑地表达对老师的祝贺。
对黎老师类似的印象,铭记在一届届学生脑海里,无论是上过她课堂的本科生,还是她的硕士生、博士生。听说黎老师获得学校此项大奖,25名黎门弟子专门写来文章表达祝贺。
2016级硕士生辛昕就在文章中说,黎老师是一位亦母亦友的老师,对于学生们的关爱从学习延展到生活,在读书会时给我鼓励,在预答辩时对我微笑,在离校时给大家拥抱,让大家要不忘初心,勇闯天涯。感谢老师,老师对我们的教导让我们受用终身。
黎江虹自己说,从教25年以来,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使命,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努力做到“以德立教、以身示教”。
名师自有风格
2018级硕士生吴骁龙说,黎老师的课堂总是不缺乏亮点。“在研究生的课堂上,老师对于理论的深掘令我们敬佩,其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我们对财税法学的热情与向往,难得能见到教室的前五排被求知若渴的学生所填满;黎老师反复强调的‘揉搓式’研究方法令我们意识到法律学习的严谨性,更为我们的学术之路定下了基调。在本科生的课堂上,老师则通过列举鲜活的案例牢牢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不光是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在下课期间排队提问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可谓是三尺讲台,散发税法之光。”这也形成了黎江虹独特的教学风格。
类似的口碑,在黎江虹坚守大学讲台25年来,一直在中南大法科学子流传。她的评教成绩始终位于法学院全体教师前5%的区间内。早在2002年12月,她就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届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2019年3月,入选法学院“南湖名师”支持计划。这些都是她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数据注脚。
仁爱之心立德树人
做人要“阳光”,做事要有“格局”,心中要有“团队”,同门要多“交流”,课余要多“读书”。 2017级硕士生李理说,黎老师跟同学们讲的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成为当时作为迷茫少年的自己的人生箴言,“为我指明了之后学习和生活的方向。”
2018级硕士生张泽乾、2016级硕士汪伟韬都说,在与老师相处的点滴之中,愈发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她会和我们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甚至和我们分享‘给孩子的家书’,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老师对于学生的那种教导,而是一位长辈对于后辈的殷切期望。在遇到重大的抉择难题时,黎老师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站在我们的角度上,客观且综合的分析我们的现状,为我们的选择做出了诸多帮助。黎老师,亦是我们心中的黎妈,她对我们的关爱和教导终生难忘。”
研究生期间经历坎坷的2014级硕士、2017级博士生沈斌说,是黎老师妈妈般的关怀成为他继续坚持学业的最大动力, “黎妈”不仅是言语上的亲切称谓,更是心底里的由衷感受!“遇见您,是我一生之幸!”
对于学生这些评价,黎江虹感到很欣慰,这正是她的教育理念之花结出的果实。
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要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要多读书;要有团队的精神,要真诚对待大家;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应付繁重的工作和任务。
“对于与学生的关系,我更愿意把它阐述为是益友良师而不是良师益友。我首先是学生们很好的朋友,然后才是能给他们有所启迪的老师。之所以我说益友良师,就是因为我的这四个要求只有一个是学术的,其他都是做人和身体健康,所以我觉得应该把益友放在前面。”
正是以责任和仁爱为理念,她用“心”耕耘,多途径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全方位呵护陪伴学生成长,多元化引导学生职业规划,多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多渠道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她的研究生们在学术上不断取得成果,毕业后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在高校、政府机构和知名企业,表现优秀,备受欢迎。而她的同事则评价她:始终对教师职业怀着崇敬之心,孜孜以求,严谨治学,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培育着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着学生,以真诚的爱心温暖着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影响着学生,真正践行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责。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
供稿
法学院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法学院
-
图片
法学院
-
编审
徐剑飞
-
设计
刘莉萍、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