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琴 陈修鸿 王幸) 2018年6月7日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0周年“学术校庆·名家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在文波楼210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聂珍钊教授受邀做了一场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和跨学科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校中外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所长谢群教授主持,副院长王娜教授、陈立华教授、蔡圣勤教授、刘红卫教授、朱红琼教授、谢艳明教授以及部分学院老师、研究生、本科生到场聆听。
聂珍钊教授是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英文学术期刊《世界文学研究论坛》执行主编,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聂珍钊教授的突出贡献在于其创造性地在国际学术界提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被耶鲁大学教授、《剑桥文学批评史》总编、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克洛德·劳森称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父”。
聂珍钊教授的讲座从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化进程、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观点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跨学科思考等四个部分展开讨论。
作为当前国内外国文学界最具有原创性的批评理论之一,始创于2004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的成立,更是推动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国际传播,成为中国学者的原创批评理论“走出去”的代表。2018年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哲学大会已确定将“聂珍钊道德哲学”列为“文学与哲学”下的一个重要议题,标志着“文学伦理学批评”已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聂教授同时强调,文学伦理学批评不是其个人的研究成果而是中国学者共同体的学术结晶。
接着,聂教授详细讲解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聂教授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是伦理选择。人类文明进化经历了三种选择,即“自然选择”、“伦理选择”和“科学选择”。自然选择解决了人的形式问题,从而使人能够从形式上同兽区别开来。伦理选择解决了人的本质问题,从而使人能够从本质上同兽区别开来。科学选择解决科学与人的结合问题,是人类文明在经历伦理选择之后正在或即将经历的一个阶段。伦理选择的方法是伦理教诲。随后,聂教授还介绍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观点,主要包含文学文本表达论、文学文本论、文学物质论和文学教诲论。
讲座中,聂教授还提出了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跨学科研究思考,包括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哲学的跨学科思考,聂教授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哲学问题为切入点引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之一:伦理身份;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与美学的跨学科思考,聂教授认为文学的主要功能是教诲而不是审美;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伦理学的跨学科思考,聂教授认为人由兽性因子和人性因子构成,但是通过理性可以达到两者的平衡,人是天性和人性的载体,人性是人的道德属性,是一个伦理学概念,是在道德教诲中完成的。
聂珍钊教授是一位博学善思的学者,他的讲座激发了与会师生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强烈兴趣。在提问环节,聂教授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详细解答,与会师生均表示获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大家都期待着聂珍钊教授再次莅临我院进行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