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和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0周年学术校庆“名家讲坛”系列学术报告会暨经济贸易系Seminar 2018年第12期”于2018年5月6日上午在文泉楼德鲁克会议室成功举办。主讲人为厦门大学的彭水军特聘教授。彭水军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减排和竞争力格局的影响”。经济贸易系毛海涛博士,闫文收博士,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以及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及部分博士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吴英娜副教授主持。
在气候变化和强制性不对称减排这两大背景下,彭水军教授采用多区域多部门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评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主要动因、潜在风险,及其对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和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并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同情景进行政策模拟。2016年4月22日开放签署以来,《巴黎协定》获148个国家正式签署批准生效。
《巴黎协定》是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以来,取得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并承诺采取共同行动的多边国际条约。美国推出《巴黎协定》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从利益集团角度看,特朗普政府与美国化石能源利益集团关系密切。利益集团政治是美国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一旦美国退出协定,美国将放宽有关排放的法规而不受司法干扰。第二、特朗普需要兑现竞选承诺以期获得此次大选中为自己投票的选民的继续支持。第三、从个人理念和价值观上看,特朗普一直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而且拒绝承认国际气候合作中的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潜在风险包括将动摇以《巴黎协定》为核心的国际气候治理体制的基础,将导致《巴黎协定》履约中的领导力赤字问题显著恶化,可能降低国际气候合作信心,将会对其他地区碳排放空间形成不可忽视的挤压,进而推高其他地区碳减排成本且会加大碳排放减量和温控目标实现难度等。就全球气候治理的全局而言,全球气候治理的框架会受到动摇,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会迟滞。政策模拟主要包括中国应该不断推出新的减排目标以及倡导重建全球气候治理的集体领导体制。中国应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建设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全球气候治理制度,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在此次讲座中,现场老师、研究生以及博士生与彭水军教授就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该实行的对策等方面饿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报告会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