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才:从承认到妥协——“批判的妥协理论构想”

发布时间:2018-05-08浏览次数:2405

(学生记者 徐源烁)2018年4月2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0周年学术校庆“名家讲坛”系列学术报告会在文沛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本次名家讲坛由哲学院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凤才教授受邀作了主题为“从承认到妥协——‘批判的妥协理论’构想”讲座。此次讲座由哲学院院长陈食霖教授主持,方珏老师、哲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王凤才教授的学术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批判”一词的来源、批判理论的内涵以及批判理论的“三期发展”与“政治理论转向”。第二部分根据霍耐特图表具体介绍了霍耐特的从承认理论到政治伦理学、R.弗斯特的从宽容理论到辩护理、同时提出了“批判的妥协理论”构想。第三部分围绕要想创立“批判的妥协理论”必须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来解读。王教授提出这四个问题是:一、妥协理论与批判理论,尤其是与霍耐特承认理论、R.弗斯特辩护理论之间的关系?二、什么是妥协?妥协的实质是什么?妥协的种类有哪些?三、为什么要妥协?妥协与生存是什么关系?四、如何妥协?妥协的原则是什么?妥协的路径是什么?妥协的目的是什么?王教授从词源学语境中的中性理解、欧陆语境中的否定性理解、英语国家语境中的肯定性理解这几个不同方面对“妥协”一词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妥协的原则是积极的、主动地妥协,而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妥协;妥协应该有原则、有底线、有尊严,而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无尊严的妥协。人向自然妥协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解”、人向社会妥协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向他人妥协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人与他人“共生”。人向自己妥协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人的身心“平衡”。最后,王教授指出“批判的妥协理论”构想的价值是“妥协理论”会弱化批判理论的“批判性”,但也许会增加批判理论的现实性!

王凤才教授结合社会现实和具体事例,以幽默睿智的语言,对批判理论的“三期发展”与“政治理论转向”、霍耐特的从承认理论到政治伦理学、R.弗斯特的从宽容理论到辩护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解读。王教授语言幽默风趣,见解独特深厚,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在讨论环节,同学们结合自身思考就相关内容与王教授进行交流。王教授细致的解答帮助同学们丰富了专业知识、开阔了学术视野,同学们均表示获益匪浅。同时,王凤才教授和我院学科负责人就学科建设进行了充分交流,并为我院学科建设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期待王凤才教授再次来中南大哲学院开展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