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故事⑥:中原大学仍存一脉在军中:医学院的“前世今生”


1948年,中原大学创立迁校开封前后,曾缔造过一个医学殿堂,为新中国培育了一批医务工作者;2020年,抗击疫情的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首批驰援武汉解放军医疗队之一的陆军军医大学,同样也继承了中原大学医学院的“血脉”。

中原大学校门


【成立】

194811月,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形势发展需求,在中原大学校部即将全部迁往开封之时,中原大学医学院在开封组建,院址在原河南大学医学院。

河南大学医学院解剖馆


【概况】

医学院院长为谭壮,系延安医科大学教授、第二野战军四纵队卫生部部长兼太岳军区卫校校长;教务长尹醒,系第二野战军四纵队卫校教务主任。

医学院设置五个部:第一二部为医学专业,第三部为护士和卫生员专业,第四部为药学专业,第五部为妇产科专业。

医学院的教职人员和教学设施基本来自河南大学医学院和第二野战军四纵队卫校。教师队伍中还有少量外国专家和留学归来人员,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病理学教授鲁斐然,刚留美回国的药理学教授夏一图等等。

医学员学员共约数百人,主要来自志愿报考医学专业的青年学生、豫皖苏军区医专和二野四纵卫校的部分学员、宝丰和鲁山等地转来的学员,以及各部队推荐来的老医务工作者。

谭壮,中原大学医学院院长


【南下南京】

1949年春,为适应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中原大学医学院从第一、二部各选出50名学员组成支前队,由二部主任张恒吉带队南下。

1949414日,院长谭壮在开封车站前向大家发表了讲话。南下火车到合肥后,支前队整装步行到南京,驻在原国民党中央大学医学院所在地——丁家桥。

中原大学医学院原第一部的50人组成医学第一期,原第二部的50人组成医学第二期,后来又从第一、二期中抽出12人组成了爱克斯光期。从19494月到8月,医学院第一、二部不断有学员分配到南京。

19497月,中原大学举校搬迁至武汉。医学院未随校南迁,与一部分师生一起留在了河南大学。

解放南京后,中原大学医学院隶属第二野战军后勤卫生部领导,参与接管南京市。南京的医学一期和二期在当地扩大招生,更名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校本部设在三牌楼。

第二野战军医大学校门(1949年) 来源:重庆晨报


《物理诊断学》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


【进军西南】

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步步向西南缩守。195031日,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接到电令:进军西南。

19504月,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1259名师生从南京出发,乘车至武汉,换坐轮船,沿江而上,抵达重庆,将全体教学人员和设备都搬运到沙坪坝区覃家岗(原国民党中正中学校址),更名为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并借用西南医院作为教学医院,建立医学教育基地。1949-1951年期间,谭壮先后任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副校长并主持相关工作。


19504月的新华日报,二野医大告别南京、誓师出发,“为西南医药卫生事业而进军”。


西南医科大学 《骨折与脱位》谭壮译

 

19515月,学校更名为西南军区总医院;10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学院;19527月,第二军医学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19544月,原第六军医大学、第七军医大学合并组建新的第七军医大学;

19757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学校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来源:百度)


2017年,根据军委改革方案和陆军整编命令,以第三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河北石家庄)为基础,组建陆军军医大学。

陆军军医大学 来源:陆军医大官网


2020年春天,陆军军医大学近4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闻令即动,勇挑重担,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发起一次次冲锋,在战“疫”一线勇当先锋,成为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抗疫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陆军军医大学驰援湖北 来源:陆军军医大学官网

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连夜驰援武汉 来源:新华社


在战争年代,中原大学医学院学员们一边学习,一边行军。在中原大学学习、生活、战斗的经历,让大家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革命理想。毕业后学员有的充实到各部队,有的分配到地方,有的参加抗美援朝,有的进军西藏,在全国各地的医务战线上,都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时光流逝,为共和国事业“召之即来”的精神薪火相传。数十年前,医学院学员们响应党和人民的需要,从开封南下南京,再从南京进军重庆,从简陋的课堂奔赴战场,浴血荣光;2020年除夕夜,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从重庆逆行武汉,走向抗疫一线的金银潭、火神山和方舱医院,为百姓筑起守护生命和健康的堡垒。带着中原大学血脉的白衣战士们秉持着始终如一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


资料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史》(2008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志》、中国网、华龙网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供稿

    党委宣传部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马迪思

  • 图片

    校史馆等

  • 编审

    崔桢桢

  • 设计

    刘莉萍、吴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