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意”团队——学以致用的创业团队

今年暑期,我校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识意”团队分赴南京、上海参加了第九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比赛汇聚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参赛队伍,“识意”团队在比赛中突破重围,从近600只队伍中脱颖而出,作品《iHome——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继去年的校园微平台之后,再夺软件设计与开发类桂冠。在软件服务外包类的总决赛上,“识意”队员也拿到了我校连续三届参加该类赛事的最好成绩——国赛二等奖。

“识意”团队是在2014年初由我校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组织成立的课外学术科研团队,主要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学生组建。从最初的科研实践兴趣小组到现有24名正式成员、37名训练生组成的创业团队,识意团队在“传帮带”中不停更换新鲜的血液。

团队成立后,在校院两级领导老师的关怀与帮助下,成员们先后合作完成了数项横、纵向项目的申报与结项,并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科研竞赛,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通过多次的项目竞赛与商业实践的合作,团队成员积累了丰富过硬的科学研究、社会调研与商业运作经验,具备了扎实的系统分析设计与软件合作开发的能力。”识意团队荣誉队长、团队科研负责人王宏宇说。

识意团队自主研发了微信公众号校园“V”平台。校园“V”平台集新闻聚合、消息通知、教务日程三大功能于一身,旨在为广大师生送便利。该平台2015年9月起在学院内部推广,得到师生一致好评,并受到广泛关注。据识意团队现任队长、团队技术负责人冯浩介绍,在开发校园“V”平台之初,考虑到APP需要花费额外流量下载且微信受众面很广,所以团队选择把平台功能集成在微信公众号之中,更易于老师同学接受。“随着微平台的发展和用户的使用反馈和建议,我们又发现把微平台集成在微信公众平台内比较臃肿,有着不易操作、消息推送无法及时送达等弊端,因此我们又开发推出了APP版本。”2016年APP软件正式上线,校园“V”平台成为集服务需求、管理需求、思政教育需求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包括了课堂宿舍点名、请销假功能,党建“闪闪红星”栏目等内容。

识意团队建立起较为健全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课外学术培养机制,调动学子的创新意识,促使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因团队表现出色,在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第四届“工程十大学子”颁奖典礼中,识意团队获得了“最佳团体”的荣誉称号。

2015年5月,在“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东风下,团队骨干成员正式注册成立了武汉识意智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完成了由武汉市政府立项,武汉市委统战部、武汉市司法局、湖北九畴律师事务所主持实施的“武汉市法律信息服务平台”网站以及微信公众服务号的系统设计与实现;完成了“宜昌国际人才网”、“冠达通讯管理系统”以及“功夫医生”等多个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识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创业和自己的学业做了很好的结合,在自强创业的同时也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业,反而在自己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因此学校对他们的创业也是大力支持,提供了办公室、服务器的硬件设备,同时专业老师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脉给他们帮助。”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辅导员刘朝阳老师说。

“在识意创立之初,成员总共有10余人,当时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在商定开发微平台的时候,有时候为了一个点的推敲,要在嘈杂的奶茶店中争执很久。后来学院领导知晓了我们的难处,便立即安排学院在文波的一个办公室作为我们的工作室,那是识意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王宏宇回忆起识意团队初建的经历,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给予了他们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屈振新副教授多年来为识意团队提供各种专业指导,“从我们的第一个大创项目‘室内定位’开始,到校园‘V’平台的设想与实现,再到‘智能家居’的开发,屈老师一直尽心尽力地给予我们帮助,替我们出主意,帮我们想方案。”冯浩说。在“室内环境智能监控系统”项目中,团队队员对于传感器之间的联通和硬件之间的焊接方式不甚了解,屈振新手把手教队员们如何焊接,如何组装,这样才有了“室内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的硬件数据采集端。

据刘朝阳老师介绍,为了让现在的识意团队走得更好,学校也在课业问题上作出了让步,平时课程灵活调整,奖学金助学金及时倾斜,让这群创业场上的活力者们免去了后顾之忧。学院还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增强院企交流,鼓励学生到生产一线参与实习,夯牢专业技能,积极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条件,牵线搭桥,创业实践之风蔚然兴起。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供稿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石婧楠、赵生泽

  • 图片

    关子杰

  • 编审

    邓杨、陈博

  • 设计

    刘莉萍、吴锋